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教师心得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1 16:54:30 晓怡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汇编八篇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汇编八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1

课堂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土壤,更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规范育英幼儿园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我园于20xx年11月24日至28日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学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以教师互评为主,依托“看、思、学、评”x中策略中展开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共同成长。通过开放式的活动使家长真正走近了幼儿园,对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缩短了家园之间的距离。

本次活动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进行,共有12位教师参加。在此次公开课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都积极准备,精心设计课程及教具。在课堂上各位老师展示了丰硕成果,起到了教学示范课应有的作用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针对每一节课,都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看法,既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又为以后的公开课提供了保贵的教学经验。

本次活动展现了新的教育观,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又调动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教学手段,活跃的课堂气氛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家长,得到了家长们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结束后,许多教育观念很新的年轻家长主动与老师探讨教育策略,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家园的合力,为架起家园之间沟通的桥梁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园教学常规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持续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能够在教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教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教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构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教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必须影响,如我们经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教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理解者,而幼儿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必须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好处”。例如: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儿童“跟随”教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教师的“应声虫”,这说明教师所期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透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决定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构成一种惰性或对教师的依靠性,这种损害是任何此刻知识都无法弥补的。

此刻,多种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观盛行,多种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对话过程,它表现于教师与儿童在活动中的对话关系,而师幼间的对话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和幼儿者说接触的每一句话入手,提高自身素质,把与幼儿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点体会:

一、师与儿童的对话关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的一种批判

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应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一样,从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师幼间的对话不仅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二、真诚的应对幼儿,是师幼实现对话的基础

真诚就是认真、诚恳、关切、不欺骗、不虚假――真诚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真诚地对待孩子的“告状”,真诚的对待孩子的表达,甚至是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点变化,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每个幼儿肯定的态度,关注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卢梭认为儿童具有不一样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视一日生活中每一次与幼儿对话的机会

从早上的第一缕曙光到晚上的最后一抹夕阳,这之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师幼带给了对话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有敏锐的.目光,有对话的意识。

(一)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特殊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常规时,我并没有专门的去说教洗手的好处,应怎样洗手等。而是该洗手时候我和孩子们一齐洗,开始孩子们会看着老师洗,之后我们会像家里人一样一边洗一边聊天。一天,小杜说:“徐老师,你一会又不吃饭,为什么也洗手呀?”我说:“因为我要帮你们盛饭,如果小手脏了碰到你们的碗你们会生病的。”“噢!”他的样貌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会儿站在旁边的朵儿说:“老师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缝、小手腕都洗呀?我妈妈就不像你这么洗?”“那一会儿你看看我这样洗的干净还是你妈洗的干净好吗?”“好”。“徐老师,我们俩比赛吧,看谁洗的又干净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对话”形式使幼儿更易于理解,也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与尝试,更能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

(二)教育活动中的对话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师幼之间的“对话”激发出新的矛盾,产生出新的问题,则更加体现了“对话”的重要好处,这些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对话”留下了空间和余地。我们应尽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导方式和话语,使教师对孩子的指 ……此处隐藏4021个字……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防微杜渐,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

有一次,当我和幼儿下课一起走的时候,一个幼儿突然伸手到我的衣袋里。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就马上很严肃地告诉这个小朋友:“不要随便把手神到别人的口袋里。”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东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

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

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也往往不一样。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幼儿,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这个幼儿,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上作业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作业薄;吃点心的饿时候,让他来分碗筷。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我讲“小白兔”的故事,提问全班的幼儿:“小白兔是什么颜色?”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阿姨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那个曾经胆小的幼儿,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7

步入幼儿园,看到幼儿园里的环境,回想起幼年的我们,怎么会有滑滑梯呢。那时候的我们就只有坐翘翘板的机会。再到教室玩具的多样化,如玩套圈,抽象画,小木工,水果切切乐,小厨师,钓鱼等,那时的我们真的落伍了,难怪现在的孩子鬼灵精怪的很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总是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小朋友做游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记得每次要玩的时候,声音就变得嘈杂起来了,小朋友们都闹起来了,争着抢着要来表演游戏,必然不能维持一个安静的课堂纪律,老师随机应变一下,再吵的人就不请他上来表演了,于是整个教室变得安静下来。因此老师要有敏锐的随机应变能力,不然怎么镇的住这些小朋友呢。但是由于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时间有限,孩子中并不是全都有机会来表演游戏,必然会忽视一些孩子。鼓励语言活动中增加更多的表演游戏,既能让小朋友玩的开心,也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表演能力。

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强化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朋友能够独立完成的事,就不要去帮助他们,容易使他们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了。在起床后,保育员老师跟我们讲,小朋友已经会穿鞋,不要帮他们穿鞋。但是基本上小班的孩子都不会独自穿衣服和裤子,这点上还是需要帮忙的。明明能够会做的事情再帮助他们,惰性一旦形成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的行为训练,才能够让孩子在不断的训练中长大。保育员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协调了老师的工作进程。

在悉心照顾孩子的日常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其实也算的上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可惜收入只有1000元,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园长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给予更多的福利。老师应该与保育员之间相互沟通,了解孩子更多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不同孩子对症下药吧。

针对幼儿园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大体上都是很听老师的话。除了少数叛逆的调皮鬼。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为人师表就该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把正确的行为和语言传递给孩子。教小朋友用简单的问候语问候别人,引导他们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是老师时刻在提醒孩子做人的道理。此阶段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应该激发其创造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学什么和模仿能力极强,不要让坏的习惯教坏了小孩子。小朋友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同样的一个词或一句话,一句歌词、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不断的重复几遍,才能够增加印象刻在脑袋里。教学上应该制定出符合此年龄阶段的游戏。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8

从去年的九月人、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到现在,总算是第一次正式地见到了学生的家长。怀着忐忑又有些许期待的心情迎来第一次“千名教师走万家”的家访活动。家访的结果,有值得欣慰的,也有让我叹气摇头的。

农村孩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留守儿童居多。班级里13名孩子,有8名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大都不识字。只有5名是有家长在家的。但是这五名同学的家长,也都忙于其他事情,所以孩子放学回家一般都是无人照看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活泼好动、调皮贪玩的阶段,自控力较差,尤其是在周末,通常是玩得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当老师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让我大跌眼镜。只是淡淡地说一句,“还麻烦老师你对她多严格一点,我也跟她说过的……”,是啊,很多家长都是浮于表面地问一声自己的孩子“作业做好了没”,倘若是学生回答“做好了”,那么也就作罢了。作为家长,他们不会想到去亲自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是否真的认真完成了,不说检查正确率,就连最基本的'看看其态度是否端正都做不到,试问,难道这就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家访过程中,还有位家长更是让我无语。老师进了家门,还需要学生亲子上楼去请家长。下楼之后,老师对她谈话,她却是一直拿着手机,连正眼都不看老师一眼。最后,当我要求她帮助完成家访反馈时,她抬头便是一句“我要去上班了”,着实让我心寒了一把。不过从奶奶口中了解到,该母亲是孩子的后妈,但我想,无论是什么缘由,一个人起码的尊重总是要有的。要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那么我想,首先,这个家长必须是懂事的家长。这么想来,或许这位学生在校不太把老是放在眼里也是有缘由的。还有个别家长,冷冷地连凳子也不知道搬出来给老师坐,硬是站着聊了几句话,自觉没意思我也就走了。

当然,大部分的家长客套话都还是会说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对孩子关怀备至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在去家访的路途中,我也在想,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主动去家访,那么作为学生的家长父母,不更应该上心,常和老师交流谈话吗?农村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更有甚者,一位学生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偶尔难得一次回家,到校来接孩子了,也不想到去和老师主动交流下孩子的情况,若无其事地从老师身边经过。

有时候想想,人民教师挺悲哀的,难听地说,“皇帝不急太监急”,尽心尽力教育学生,家长却是全然不顾,单单靠老师之力,又怎么能够教育好学生呢? 不过总体来说,老师、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总归是有利无无弊的,农村学校也更需要教师能够主动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情况及家庭教育,以便全面地帮助学生进步。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愿此次家访是有成效的。

《教师幼儿园心得体会汇编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