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说课稿

幼儿教案说课稿

时间:2024-03-16 09:26:37 晓怡
幼儿教案说课稿(集合15篇)

幼儿教案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案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案说课稿1

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的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发现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借助各种材料学习探索发现太阳光的方法,激发幼儿发现身边事物本质的兴趣。

3、初步尝试分格对应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协商交往能力。

说教材:

1、活动背景

我从两方面来分析: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活动《彩色的阳光》就是取材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一种现象:阳光。阳光虽然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很多幼儿都不知道阳光原来是多彩的!另外基于阳光的不可见性,我决定通过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探索中去产生疑问,调节认识。

2、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对自然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材料为中介和强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材料,我根据陈鹤琴"玩中学、玩中教"的思想,让幼儿通过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认识太阳光的七种色彩。从玩一种材料→玩多种材料,从填简单的记录表→填复杂的'记录表,我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出发。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只有在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幼儿的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幼儿必有的:

(1)、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记录表。

(2)、认识三棱镜,知道它的玩法。

2、物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以下三项物质准备。

(1)、三棱镜人手一面。

(2)、两类记录表《彩色的阳光》(含红、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四组加教师一张大记录表(上面没有材料的图片),及一份与大表大小匹配的材料图片,

(3)、实验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天气要求:晴朗的天气。

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发现七色光。

活动难点:分层次记录实验过程。

说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

初玩材料,感知多彩→再玩材料,加深认识→课后延伸,巩固经验。

一、玩三棱镜,初步感知阳光的多彩。

1、引发兴趣,发现阳光的色彩。

师幼人手一面三棱镜

师:"把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我采用直接导入法,通过我自身的演示引导幼儿去发现阳光的奥秘,在幼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入下一小环节。)

2、记录简单的记录表。

教师出示记录表:"请你再用三棱镜对着阳光看一看,看到什么颜色就在颜色下的格子里打√".

幼儿自由运用三棱镜观察记录。

(这里我请幼儿记录简单的记录表,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下面记录复杂的记录表打下基础。)

3、反馈记录表。

请幼儿边说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

4、小结。

师:"这是谁的颜色?"

共同小结:"原来阳光不是无色的,它是多彩的。"

(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玩三棱镜这一种材料,发现了阳光的多彩。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法,使这一问题在脑中变得更清晰,"那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通过这一提问,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二、加深认识,寻找运用多种材料探索的方法。

1、介绍材料,引发探究欲望。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出示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上贴上材料图片。

2、认识记录表。

(1)、出示先前简单的记录表

师:"这张记录表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

(2)、师介绍记录法。

师:"我们先选一种材料对着阳光看一看,再在这种材料后面的格子里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颜色。

(3)、游戏:"你说我指".

(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这一下环节中,我利用前记录表和新记录表比较,让他们通过直观的对比,认识新记录表。另外这一环节我利用游戏解决了分层次记录这一难点,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3、自主探究活动。

(1)、布置任务:

A、每个人选其中的两种材料玩一玩。

B、填写记录表。

(2)、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教师个别巡视。

(3)、反馈活动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材料?"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请幼儿上台边回答边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四位选择不同材料的幼儿)

同伴互相检查记录表。

4、验证展示记录表。

(在这一环节红,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同时我又明确提出了要求:只能玩两种材料,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一下子要求幼儿操作四种材料,违背了幼儿的操作水平,选两种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操作需求,而且在选材料中,当两个人发生碰撞,就需要协商解决,能力目标在这时得到了体现。同时,幼儿的操作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巡视指导兼顾了这些幼儿,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在反馈展示环节中,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主回答展示记录表,通过同伴间的体验交流让他们验证自己的操作。)

总结延伸,区角玩一玩,巩固经验。

1、总结

师:"太阳光到底有哪些颜色呢?"

请幼儿根据记录表总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请、蓝、紫组成的。"

2、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区角,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没有玩过的材料。

(衡量一次科学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核心在与它的教育价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而我的最后一环节也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区角活动在现代科学教育中起到了主流作用,一次活动只是一个科学旅程的开始,区角活动是它的延续与发展。)

幼儿教案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 ……此处隐藏16647个字……上来》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次探索活动。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本次活动利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与浮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次课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种方式,如操作、想象、讨论等进沉与浮的行探索活动,并通过比较得出结果。

二、 说活动目标

(一)、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态度、能力、技能三个方面预设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这是从幼儿的态度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大班幼儿好奇心比较重,所以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感兴趣,要让幼儿亲身去观察,从而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2、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从幼儿能力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

3、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帮助,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这是从幼儿技能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因此,这一目标主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大班幼儿虽然词汇量逐渐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相对来说语言表达缺少逻辑性,而对科学现象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对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帮助,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沉与浮的科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会经常用到,所以,在幼儿初步了解沉与浮的原因之后,把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动做如下准备:

1、 课件制作及电脑、投影、音响的准备。课件准备就是影像资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体。

2、 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组一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组一套。记录卡每组一张,分类筐每组三个(筐子侧面分别贴着沉、浮和悬浮的标志)。

3、 大字卡“沉”与“浮”

四、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所以采用如下教法:

1、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电脑和投影向幼儿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种浮在海上的物体,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

2、 提问法:提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说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提倡幼儿主动体验,探索,让幼儿主动学习。所以,本次活动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 操作法: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去体验各种物体的沉、浮,总结沉与浮的基本规律。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 记录法:教师提前做好记录表,让幼儿养成总结记录总结的好习惯。

4、 讨论法:引导幼儿经过讨论、合作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正确的结果。

幼儿教案说课稿14

最近幼儿园进行“好课”评选活动,老师们纷纷从杂志上、网络上找来了教案,可谓都是一些很“优秀”的教案,可是一篇好的教案,并不一定就能上出一节“好课”。

首先,如果一个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老师,拿到一篇好的教案,尽管她知道应该怎么做,无奈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将教案完整地实施。比如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老师在“认识丝巾”的活动中,她说:“请小朋友观察丝巾。”原本要请幼儿看看丝巾的形状、色彩以及上面的图案,可她只会照本宣科,你说,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上出好课呢?

再者,有些教师对教案只是死记硬背,并不知道所以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必须要这个环节?哪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哪些环节不能省略?这些都一知半解,上课也只是机械地生搬硬套。有的时候任意地对其中的环节进行修改,将重要的环节进行删除,过渡性的环节却当成重点,大做文章,完全颠倒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在教幼儿认识“茶叶”,了解茶叶制作的活动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介绍茶叶形状、颜色上,在前面的环节花去了大量时间,而后面的茶叶制作介绍却一带而过。这又怎么能算是优秀课呢?完全违背了活动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也偏离了活动的目标。

更有一些教师由于知识面狭隘,尽管找到了优秀的活动教案,可是在实施中,一旦幼儿提出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是出现事先没有料到的.情况,便露出了“马脚”,要不就是搪塞,要不就是胡编乱造。原本很完美的教案,却出现了“变味”,有些甚至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

当然,还有其他的多种原因影响着一节活动最终的效果。比如孩子预知的经验,比如教具的准备,比如时间、空间的选择等等。所以找到了一篇好的教案。或是设计出了一篇感觉良好的教案,仅仅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步!

幼儿教案说课稿15

大班语言活动:

会变颜色的房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体验四季不同的色彩美,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充分发挥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挂图—会变颜色的房子

活动过程:

1.出示未涂色的新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1)讲述故事:小猪盖了一座新房子,他想给新房子涂上颜色,可涂什么颜色好呢?他想请朋友们来帮忙。

(2)提问:你想让房子变成什么颜色?

2.边操作图片边有表情地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猪的房子会变几种颜色?为什么会变颜色?

(3)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哪个季节?为什么?

3.围绕情节,进行讨论,大胆想象,自由作画。

讨论并提问:

(1)如果你是小猪,你想让房子变几种颜色?怎么变呢?

(2)提供给幼儿不同造型的新房子,请幼儿选择喜爱的造型,涂上代表个性的色彩。

(3)幼儿大胆在集体中讲述自己的房子会变哪些颜色,是怎样变的。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画册》,欣赏并讲述“变颜色的房子。”

教学反思:

1、我感觉选材比较好。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感兴趣,特别是采用精美的头饰,实用的课件,非常好玩的'角色表演等。

2、识字教育单独进行效果不如随机教育好。

3、我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活动环节衔接的还不够紧凑。活动策略设计的不够完善。

《幼儿教案说课稿(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