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幼儿说课稿集合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综合活动《球儿真好玩》,这是我园园本课程——主题综合活动“球”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幼儿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
《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幼儿说课稿 篇2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选择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建构课程指导,大班主题《大自然的语言》当中的《顽皮的小雨滴》为本次说课课题。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顽皮的小雨滴》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 ……此处隐藏12601个字……膝着地爬的寻找食物。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跨过10CM高的障碍物。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多幼儿走楼梯都还不怎么会,让他们跨10CM高的轮胎是有点难了,为此,我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多次进出家门跨门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做跨的动作,巩固练习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提高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B。糖果若干我班幼儿对糖果比较感兴趣,用糖当作食物来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C。轮胎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用轮胎当作蚂蚁的家,主要用做让他们做跨门槛来练习跨的动作。之所以选择用轮胎来练习做跨的动作最主要还是从安全因素上考虑的。
D。磁带。录音机。园服。围裙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因为是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让幼儿做些准备运动,活动下他们的胫骨,所以我让幼儿跨出家门槛,到户外来锻炼身体,在跨门槛的时候就已经在让幼儿练习做跨的动作了,在他们都跨出来以后,开始听着音乐做小手小脚的操,这个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后,告诉幼儿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我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食物的,在示范爬到公园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糖果,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防止他们在游戏中抢糖,我告诉他们只能拿一颗,然后把糖放在大口袋里,再接着爬回来,到家门口后要跨过门槛进家休息会。然后我请2个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找食物,让他们多次练习爬和跨的动作。
结束部分告诉幼儿我们找糖找的身上都是泥,然后带领幼儿洗澡,让他们弹弹身上的.灰尘,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结合,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最后以到外面去吃糖结束本次活动。
三。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说课稿 篇10活动目标:
1.能正确对待夜晚,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2.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点,理解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3.乐意在"辩论"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挂图,记号笔,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天里面除了白天就是夜晚,是吗?(是的)
白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学本领,做游戏,那晚上在家干些什么呢?(看星空、唱歌、跳舞、看电视、跟爸爸妈妈聊天.........)
师小结:晚上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很多开心的事,可以过得很愉快,很有滋味。
但是有一只兔子很不喜欢夜晚,(出示兔子)想想小兔为什么不喜欢夜晚?(怕黑,不能出去拔萝卜,太暗,看不清.......)
师小结:到底小兔为什么不喜欢夜晚,我们来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兔子喜欢白天..........他俩吵累了,还是没有结果,一起去找别的人来评评理。
1.那小朋友们说兔子为什么不喜欢夜晚?(因为天一黑什么也看不清,只好去睡觉,所以兔子不喜欢夜晚。)
2.那如果小兔和猫头鹰找到了你,你会对小兔怎么说?(幼儿自由回答)
它们还找了谁呢,我们继续来听下面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它们找到了野牛...........最后它们还找了谁来评理呢?(野牛、小鸟)出示图片
野牛是怎么说的?(野牛:兔子说得对,白天是不够。没有白天,我就看不清哪儿有嫩嫩的青草,肚子就吃不饱了。)
小鸟是怎么说的`?(小鸟:白天已经够了,没有黑夜,我们就不敢睡觉了。因为天黑,敌人看不清,我们才敢放心地睡觉。)
小兔和猫头鹰还找了很多的动物朋友为它们评理,可最后有没有评出个结果?(没有)
师小结:因为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都不一样,有的动物是白天的时候出来活动的,而有的动物是到晚上的时候才出来的。
三、经验迁移,请幼儿讨论:如果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怎么样?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教师小结:白天与黑夜不停地在交替,没有白天就没有黑夜,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管你喜欢白天还是黑夜,它都是存在的,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都要用愉快的心情去面对,白天和黑夜一样精彩,一样让人快乐!
四、活动延伸
刚刚我们小朋友说了晚上的时候可以看星星、看电视、做美梦......那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些美好的事画下来。
活动反思(二):
兔子不喜欢夜晚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引题中我就直接引入到了主题"白天与黑夜"。白天我们在幼儿园学习,那晚上在家做些什么?在第二个环节听完故事提问时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回答时幼儿的语言丰富、完整,在幼儿回答完后我对幼儿的评价不够。第三环节是请幼儿讨论:如果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怎么样?大班的幼儿已经能接受白天与黑夜的这一自然现象,知道白天和黑夜一样重要,无论少了白天还是黑夜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幼儿都能用愉快的心情去感受。所以在本活动中可以添加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是怎么来的?
四是请幼儿画画黑夜里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一环节不应该一定要请幼儿画夜晚的情景,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白天的人画一画白天的景象,喜欢黑夜的就画画黑夜的景色。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让幼儿了解白天和黑夜一样重要。幼儿在回答完后都等着教师的小结时,我会持续几秒,这给人的感觉是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迷茫,是不应该出现的症状。教师抛出来的球,幼儿有生活经验,容易理解的,就能引起幼儿想接住的兴趣。反之,有一定难度,有的幼儿就束手无策了。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总的来说,对于故事的选材还有待斟酌,故事的题材较简单,幼儿很容易就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其实教师可以对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发掘出故事的内在价值,这样对幼儿对教师都是一个能力上的提升。